地理青鯤鯓,青鯤鯓扇形鹽田,新景點生命之樹。
冬季,是曬烏魚子的日子。小漁村的街道上,一台台推車上擺滿了烏魚子,自然陽光曝曬的烏魚子,風味更加,是青鯤鯓烏魚子的特色。
烏魚子的傳統製作方式,有繁複的加工過程,取卵、篩選秤重分類、清洗、綑綁,如有破洞,還要以豬腸套補,才能有良好的賣相。接著是醃漬、去鹽、脫水、日曬。連續天晴的話,至少要在自然陽光下曬6天。每天的日曬過程中,還要定時經常的翻面,讓烏魚子曝曬均勻。熟練的翻面動作,需要兩人高度的默契,才能力道相同,在夾板內烏魚子全部翻轉,不至掉落。#台南市北門社區大學 大家來拍影片說社區故事
古詩所言:「煮濩宜同蒜,熟調不待薌。青鱗殘似貝,白肉潤於霜。」烏魚宜蒜,醬汁滋味絕佳,鱗片如貝殼般發亮,白色的肉質細緻,柔潤可口荷治到明鄭時期,大陸東南沿海的漁民,每年都到達安平,繳過捕魚稅、領取烏魚旗,再到沿海捕撈烏魚,為荷蘭人帶來豐富稅收,直到清朝,漁民仍需領有魚旗才可出海捕魚。漁民將其醃製魚乾和烏魚子,諸羅縣誌記載:「雌者子兩片,似通印子而大,薄醃曬乾,明於琥珀。」載回廣東、福建販售,珍貴而有「烏金」之稱。— 烏魚二三事 文 / 吳比娜
#在地藝術家楊士毅創作 #附近停車再步行前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