座落於將軍區的「香雨書院•鹽分地帶文化館」,象牙白的建築優雅而純淨,由林金悔先生所創辦。#台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
館長林金悔先生:「鹽分地帶這個名詞,是日據時代,文人習慣用的名詞,因為這個土地鹽分很重,很貧瘠,那日據時代很多作家啊!都寫這個土地的事情,那麼貧瘠啊!人民生活很苦啊!臺灣的文壇就說:啊!你們都是鹽分地帶文學,後來文人就喜歡用鹽分地帶啊!」
「鹽分地帶」的土壤鹽份高,種植作物不易,居民生活艱辛,卻也造就了其堅忍樂觀與豪邁的個性。詩人將在地人對鹽份地帶的特有情懷化為美麗的詩句,字裡行間中,細細體會鹽分地帶文化特有的生命力。
原名「遂園」,中西合璧的美麗建築、靜謐的空間,以方和圓為組合,也正透露出其做人的道理-對己規矩,對人圓融。館長林振豐先生因感懷老鄉長的精神,將其故居保留。同時,將館內空間提供給臺灣在地的藝術創作者,成為了扶植文化的舞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