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Chinese Herbal Medicine,中藥行一般設置有木製的藥櫥、櫃台,藥材經過簡單加工後陳列,抓藥、配藥、包裝、交易,早期藥材以紙包裝稱「虎頭包」,有的提供把脈問診,有的提供煎藥的貼心服務;現今的中藥行販售科學中藥(台灣健保納入中醫,此用的製劑為經過GMP藥廠生產的科學中藥包含複方湯劑),並以夾鏈袋或真空包裝。蔘藥店專售高貴藥材,或青草行賣較蓬鬆的乾燥草藥,沒有藥櫃,只需冷藏櫃保存藥材。
中藥炮製即中藥的加工,最簡單的切、剪、磨或搗,水洗、浸煮、發酵、烘培,目的是改變其藥性、降低藥物的毒性與刺激性、方便儲存、促進藥物成分溶出。傳統中藥行批進生藥後,會在店內進行炮製加工,因此藥材經師傅揀選的品質與刀工很重要,現今因炮製多已機械化,由藥廠透過生產管理與品質檢驗把關。
在台南人的日常飲食中就有用中藥材到食物中,舉凡當歸鴨、蜜餞、香腸、四神湯、滷味、沙茶醬、茶葉蛋、肉包、藥燉排骨,甚至是海龍菜粽的醬汁中。
站大老媽小時候會煮“阿膠”(阿字不發音),外觀看起是透明糯米紙包裹的黑色膠狀偏硬,約是大牛軋糖的大小,不管是煮烏骨雞湯,或是簡單將豬腰內肉切片煮湯,若跟加上燙好的腰只絕對吃光光,念書的時候老媽還教老哥加到統一肉骨茶麵中,或只是開水泡開直接飲用,站大覺得沒有中藥湯的藥味,據說也是溫補不會過強。
對照府城漢藥誌說道~富貴人家邱團聯合煉製「四珍膠」,因為有鹿茸與龜板也稱「龜鹿二仙膠」,是府城的名藥,在德泰、大安(站大媽)、古井、參神堂當有自家比例與配方。
如果想吃吃看又不想烹煮,在水萍塭公園路口的烏家庄應該可以嘗試所謂“見黑就補”。
資料來源:台南府城漢藥店誌/台南市文化局